奮楫揚帆促發展丨昭蘇:繁育改良推進馬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我國馬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力推進,有著各族群眾有養馬、育馬的歷史傳統,群眾基礎良好等優勢的昭蘇縣,積極打造全國馬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立馬良種繁育體系,在馬匹繁育和改良上迭代升級,提升伊犁馬品質,助推昭蘇縣馬產業高質量發展。
昭蘇縣以伊犁種馬場和昭蘇馬場兩個國有馬核心育種場為中心,堅持產學研合作,實施良種馬繁育工程,采取“種畜場+合作社+養馬大戶+馬業社會經營組織”模式,常態化開展馬疫病檢測和馬屬動物健康檢查,形成伊犁馬品種改良合力。目前,育種核心馬群達1400匹。
伊犁種馬場是我國重要的馬匹繁育基地,承擔著培育和改良馬匹的重任。目前,各類型育種核心群共有孕馬5000余匹,其中南山配種站有近500匹妊娠母馬在集中飼養待產。這些妊娠母馬于今年5月至7月進行了人工授精配種,母馬定胎后,經過近一年的精心飼養,將于明年4月至7月開始陸續開始產駒。
“今年,我們配種站共為209匹母馬配種。其中,為本場的104匹妊娠母馬成功定胎,為周邊農牧民的87匹母馬成功定胎。定胎率達到總數量的93%以上。”伊犁種馬場南山配種站技術員恩克博力德說,目前,南山配種站的配種工作已結束。工作人員正在為今年上半年出生的馬駒進行烙號,埋植馬匹芯片和加強母馬群的管理等工作,進一步完善伊犁馬的選種、育種與系譜登記等信息方面的工作,從而有效保障伊犁馬馬種品質不斷提升。
良好的品質是做大做強馬產業的基礎,而抓好伊犁馬的良種繁育更是提升馬品質的重中之重。2011年,伊犁種馬場建立的伊犁馬研究繁育中心,通過生產馬細管精液、開展馬匹人工授精技術,不斷提高馬匹改良繁育科技水平。目前,伊犁馬研究繁育中心已成為伊犁馬品種改良的重要載體,進一步增強了馬匹人工授精技術的普及推廣,為農牧民致富增收提供了更為堅實的保障。
伊犁馬具有體格魁偉、抗病力強、耐粗放,適應性強,遺傳性能和生產性能穩定等優良特征。
據悉,今年,昭蘇縣開設馬人工授精站44座,組群母馬8338匹,完成馬人工授精8075匹,定胎母馬7315匹,選種選配3.58萬匹。自2020年累計實施馬人工授精2.5萬匹、選種選配11.98萬匹。
在馬產業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昭蘇縣注重技術創新和科學研究,與科研機構和高校合作,共同開展馬產業的科研創新工作,致力于改良馬種、提高馬匹品質、提升馬產品的附加值。
昭蘇縣畜牧獸醫發展中心高級獸醫師馬玉輝說:“昭蘇縣畜牧獸醫發展中心也積極聯合疆內外科研院(所),積極開展馬良種繁育技術科技攻關,為伊犁馬出疆,做大做強伊犁馬品牌,著力提升伊犁馬品質,提高伊犁馬的市場占有率,提供了智力支撐,也有效地推動了伊犁馬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來源:昭蘇縣融媒體中心 楊悅
關聯稿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