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可負,唯有昭蘇這春意不可辜負
夏 塔 景 區
夏塔景區集中展示了冰川作用下的雪山、草甸、森林、河流形成的垂直山地自然景觀,巍峨的雪山上含有圖蘭蘇等20多條冰川,冰瀑、冰蘑菇、冰臥象等冰川奇觀隨處可見。夏季的夏塔隨處可見盛開的各色野花,高大的雪嶺云杉間遍布各類菌菇和中草藥材。秋季掛滿鮮紅果實的花楸樹和野刺梅格外亮眼。如果非要來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夏塔的景色,只能說“人間天堂”,雪山、花海、草原,應有盡有。
草原石人景區
小洪納海草原石人位于烏孫山南麓、小洪納海河東岸的河谷階地上,南臨特克斯河,北望烏孫山。石人系花崗巖雕刻而成,圓雕,面向東,為一尊典型的武士形象。草原石人一直被人們賦予神秘的色彩,被稱為“草原之謎”。他們大小不一、造型各異、面向東方,櫛風沐雨守望者茫茫草原。石人是誰?是誰所立?又為誰而立?無數人們想要揭開這一尊尊石人神秘的面紗。
濕地公園景區
昭蘇縣濕地公園面積104萬畝,占全伊犁州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公園沿著河流北岸,從景區入口的昭蘇解放橋至出口喀拉吐拜大橋,形成了入口服務區、綜合服務區、觀鳥區、教育與生態科普區、野營區、天馬漫步區、水岸休閑區、綠植防護帶與帶狀公園區、高原植物觀賞區等九大特色片區。濕地區域,有豐富的灌木、高山草甸和濕地蕨類植物,還有野豬、鸛、鶴、黃羊等珍稀動物,具有極高的科考、旅游價值,這里也被稱為攝影家的天堂。
野生郁金香觀賞區
每年的四月中旬至五月,百萬畝野生郁金香如期而至,綻放在昭蘇高原上,多分布于喀夏加爾鎮、巴勒克蘇草原、喀爾坎特草原、喀拉蘇草原及特克斯河濕地沿岸等地。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游客及攝影愛好者來昭游玩拍攝,因其數量之多,分布之廣,野生郁金香逐漸成為昭蘇一個獨特的旅游名片。
知青館景區
“紅色小鎮”知青館景區位于昭蘇縣城西部7公里處的吐格勒勤村,它的前身是昭蘇縣燈塔牧場場部。是新晉網紅打卡點,館內打造的“藍迪卡的記憶”、“小花電影院”和“西去的列車”等場景,游客們可以在這里扮演一回奔赴邊疆的知青。知青宿舍及舍內擺放老舊家具高度還原了當年那段紅色歲月。在這兒可深度體驗知青上山下鄉的生產生活。列車的陣陣轟鳴、知識青年建設昭蘇場景仿佛近在眼前。知青館景區燈塔知青館作為愛國教育基地,是當代青年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鮮活教材,也是當代青年人勵志成才的重要典范,還是當代青年人綻放青春光芒的黨史寶典,更是當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輝的精神寶藏。
水簾洞景區
水簾洞形成于庫爾庫勒德克溝內,位于昭蘇縣薩爾闊布鄉庫爾庫勒德克村以南,溝名哈薩克語意為“嘩嘩”響聲,即由瀑布轟鳴聲而得名,關于水簾洞的來歷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有一位哈薩克牧民在放牧的途中救了一條受傷的白蛇,白蛇傷勢好了以后就離開了村莊,幾年后,由于天氣干旱,這里的牧民面臨著干旱,顆粒不收的窘境,大家都在向大地天空祈禱,最后白蛇知道了,為了報答牧民的救命之恩,就頓時化了一道白光,天空頓時大雨傾盆,白蛇心想解決了現下的干旱但是以后的日子還是會有干旱,“它”就像神靈祈禱將自己變為一道美麗的水源,時間一天天過去,水源變成了美麗的瀑布狀,牧民們非常珍惜這處水源把這里當做圣源,該瀑布是風景區主景之一,周圍群山環抱。
格登碑 景 區
平定準格爾勒銘碑又稱“格登碑”。1759年格登山之役勝利,次年勒石紀功,碑石由一千多名清官兵從南疆葉城運進,整個立碑事宜由伊犁參贊大臣阿柱督辦。格登碑是一方石碑,全名“平定準格爾勒銘碑格登山碑”,碑文乃乾隆皇帝親自撰寫。該碑對于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增強邊防意識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馬旅游文化園
昭蘇縣天馬旅游文化園是由伊犁州旅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昭蘇縣西域馬業有限責任公司及伊犁州昭蘇馬場共同投資建設的國家級大型馬主題文化產業園。園區位于距昭蘇縣城以西20公里處的喀爾坎特大草原,是具有國際水準、國內首屈一指的綜合性賽馬場。昭蘇縣天馬旅游文化園的建成,為馬術競技、馬術表演、騎乘體驗、學術研討、馬術夏令營等提供了平臺,同時也為挖掘整理、傳承弘揚天馬文化、提升“中國天馬之鄉”品牌形象和文化旅游內涵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聯稿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